- UID
- 2
- 主题
- 回帖
- 0
- 精华
- 积分
- 21526
- 金币
- 枚
- 草籽
- 颗
- 鲜花
- 朵
- 注册时间
- 2023-5-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23-6-6 09: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淇水,源出今河南淇山,汇入卫河,是春秋时期为卫国主要河流之一。风光秀丽的淇水是许多卫国青少年游乐之地,因此当他们远居异乡思念故国之时,淇水就成了他们抒怀唱咏的重要文化符号。像之前的《泉水》《桑中》《淇奥》《氓》这几首诗中,都出现了淇水的意象,而这首《竹竿》亦不例外。《毛诗序》认为此诗是一位远嫁他国的卫女“思归”之作,可谓深明其旨;魏源在《诗古微》中考定此诗为许穆夫人所作,但并无确凿证据。
本诗共有四章,每章四句,仅二、三章中“泉源”“淇水”两句运用倒序复沓手法。前两章是女子对出嫁前卫国生活的回忆,主要以淇水河畔垂钓的细节表现少年生活的乐趣。左右的泉源、淇水都是熟悉的卫国事物,而女子却要出嫁他国,“远兄弟父母”,她该是怎样的恋恋不舍?“岂不尔思?远莫致之”两句则是回到现实后的感叹,包含着思乡怀国的深情和远不能归的无奈。三、四两章是女子幻想中回到卫国的情景。一方面描写了自己“巧笑如瑳”“佩玉如傩”的仪容风姿,暗示自己已为人妇,难再回到旧日时光,也表达了返归故乡的无限喜悦;一方面设想自己与家人泛舟游于淇水之上,一派其乐融融的氛围。然而美梦虽美,终究会醒,末二句诗人就从幻想中回归到了现实。谁知这思乡之情却挥之不去,愈发浓烈,所以诗人唯有“驾言出游”,以消解心中无限忧思。
本诗构思新奇,虚实相间,且运用了倒叙、插叙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人缠绵悱恻的思怀之情以一种超越时空的梦幻形式传递出来,感染了数千年来无数读者的心灵。此诗就如那汩汩不绝的淇水,为远方游子焦灼的灵魂恒常地带去清凉和甘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