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74
- 主题
- 回帖
- 0
- 精华
- 积分
- 7660
- 金币
- 枚
- 草籽
- 颗
- 鲜花
- 朵
- 注册时间
- 2024-7-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凄凄啊雨凄凄,窗外的鸡鸣声声急。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神怡?
风潇潇啊雨潇潇,窗外的鸡鸣声声绕。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病全消?
风雨交加天昏地暗,窗外的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三章叠咏,每章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浓墨重彩描绘一个晦暗阴寒的风雨之夜,又兼群鸡啼叫阵鸣不已,彼时彼刻,岂非最是惹人愁思,勾人别绪。思人不见,盼人不来,如此凄风苦雨之夜,怎不教人愁眉难舒辗转难眠?寥寥数字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哀愁绝望之境。“既见君子”之后,由快乐而至病消乃至狂喜,前后变化之明显,反衬之鲜明,带给人剧烈而又震憾的读感。
从风雨凄凄到风雨潇潇,再到风雨交加天地昏晦,环境之变化愈加恶劣;窗外鸡鸣更是一声比一声急,直至鸡鸣三遍,与风雨之态交织。屋内女子,盼君思君,却不见君来,内心愁思无限;不见君,怎不心情烦闷;不见君,怎不思念成疾;不见君,怎不终日郁郁不得喜。其内心之煎熬凄苦实难以形容,最后通过与君子相见来进行描画,如上文所述,“既见君子”之后的心理变化,一层比一层快乐愉悦,层层递进,最后一章的喜出望外之情充塞胸臆 ,直可喜极而呼,这时凄风冷雨也已变成欢快的乐章,声声急声声绕的鸡鸣也与之应和,一切声响尽成天地间最动听的音韵。
前人作诗,后人读诗,至于读出什么样的韵味与意涵来,各家有各家的看法。一家之言,的确可以一抒己见。诗中意象,可以多解,后世学者说诗中“君子”是指丈夫或者情人,不管哪一种都与诗文情景切合,但也有学者认为在先秦时代“君子”并无特定指向,泛指一切可敬可亲可爱之人,君子之节,立身处事,言行如一。更有将“风雨”这一意象暗喻为动荡混乱变化莫测的时世与政治环境,即“风雨如晦”之时,在这种恶劣的局势之下,雄鸡依然鸣叫不已,与君子之节互相辉映。
这是各家的研读与析义,以我个人的学识,是未能如此深入地去解读与领悟的,读诗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风雨之夜,一个女子在等待她的丈夫归来,不写白昼所累叠的思念之情愁思之苦,也不写相见之后言笑宴宴的欢娱之景,只写“相见”那一刻的欢喜之情,而那一刻正是最富涵义的顷刻,三章都为这顷刻进行结语收梢,而整首诗的“见前”与“见后”的景况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尽管风雨肆虐,尽管雄鸡三唱天下白,终是一个欢喜团圆的结局;纵使满怀离绪夜不能眠,纵使爱念如潮相思成疾,也终能相见欢。倘若思人的女子见不到君子,是否会郁郁终日乃至玉殒香消?这只是一种猜想,但情之为物,直教人生死相随,真有悲惨的结局也是情理之中。
人有爱恨贪嗔痴,各种欲念,诸般情愫,无不萦绕心头,日久愈深,尤其是父母子女之爱、兄弟姐妹之爱、夫妻之爱、爱侣之爱,莫不是与生俱来,天性使然。真正爱一个人,睁眼闭眼是他,梦回梦醒还是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为了他,恨不得用他的眼睛去观望尘世,恨不得用他的心去感知尘世。为他欢喜,为他忧愁;为他明艳,为他枯槁;为他愉悦,为他忧惧;诸多念想,伴随一生,无涯无尽,既是欢愉,也是悲苦,故佛有云:“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然而天下纷纷众生芸芸,试问有几人无爱,又有几人能真正地成为离于爱者?!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