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6
- 主题
- 回帖
- 0
- 精华
- 积分
- 28915
- 金币
- 枚
- 草籽
- 颗
- 鲜花
- 朵
- 注册时间
- 2023-5-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本帖最后由 婴宁 于 2025-5-30 16:59 编辑
文字/婴宁
一 粽是情
去转露天菜市场,喜欢的那份粽子在南头。从市场的北口进去,买了点桑葚,听卖桑葚的老大爷说是家种的。一度以为那种紫色的甜,但市面上售卖的,多是没怎么成熟便摘了的,酸酸的。虽说紫色的比白色的多了花青素,但因那点酸还是选择了白的。
初夏的瓜果蔬菜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看着真让人喜爱。只要一到菜市场,就想起林语堂说的,尘世是唯一的天堂。是啊,看到这些水灵鲜嫩的瓜菜,泛着生机,看着那些挑选蔬菜的人们,脸上的笑容是自内心散发出来的,平实温暖。
一个人,只要还愿意逛菜市场,只要对食物还有欲望,说明还有生活的热情和对尘世的眷恋。人呐,总得接点地气不是?
没带购物的小车,不敢多买。又买了一份小鱼辣辣酱,馒头配小鱼,再搭点绿叶菜,有煮好的红豆稀饭,一顿简单的午饭便解决了。
快到南头时,看到一位老大娘坐在小板凳上吆喝着卖菜。一袋子曲曲菜,几把油麦菜,几个土豆洋葱,就算是一个小摊位。最见不得这种临时的小贩,年纪那么大,日头底下晒得面色黧黑,满脸皱纹,看到她们心里总有股心酸的感觉。所以,同样是买菜和水果,我一般会买老人的,只因为她们为了生计不容易。
看出我,大娘笑着忙兜售,说曲曲菜是自己在土里挖的。所剩不多,干脆全便宜给我吧。
大概是看我好说话,大娘又塞了一把油麦菜,一边念叨着:“看这菜多水灵多嫩啊,捎一把吧。”说着硬塞进袋子里,见我不拒绝,又把最后把一股脑塞了进去:“就剩最后一把了,干脆全给你吧,便宜了,两把才一块五。”
好吧,确实比超市的鲜嫩。买了几个粽子,和摊主约好,后天给我留出来几十个。老妈前两天来电话问端午是否放假,每个节假日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回老家。
慢慢地添点这买点那,两双夏天的藤质拖鞋,俩人一人一双。老爸的夏日悠闲家居服,老妈的汗衫。夏日的薄袜子,孩子们的驱蚊香包,小鞋袜……
想着再给他们捎点红豆绿豆这米那米的,夏天煮稀饭。又买了几块屉布,大小都有。老妈的那几块,渍了油,那味道太难闻了,这次可以放心地扔掉了,哈。当天还要购买不少吃的。林林总总,每次都是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二 斗龙舟
端午吃粽子。说到粽子,小时候并没有过端午的习俗,那时市面上也没有卖粽子的。后来才渐渐地有卖,日常人家如果想吃,就自己多少包点。
总觉得沧州的端午节,可有可无,没有南方仪式感隆重,不过就是吃几个粽子而已。北方水少,也无赛龙舟,这个节日真的普普通通。
可前两天在当地视频号上看到,今年的端午节,大运河上会再次呈现中断了200年的沧州北派龙舟习俗。忙去搜寻相关的消息,原来,我的小城在清时因运河而繁华一时,也一度有赛龙舟,不,叫斗龙舟的盛景。
民国《沧县志》卷十二《礼俗志》记载“龙舟:邑治西临卫河,端阳节候,龙舟竞渡。每舟没人三五,革衣绘彩,蹲舷若兽,呼为水兽。倾城士女,夹岸而观。雄黄搅酒,贮坛皮封,争掷波心。各舟水兽,急没探取。两岸欢噪,声闻数里。此清初沧江最盛之时,乾嘉而后,繁华消歇矣!”
南有赛龙舟,北有斗龙舟。运河带来的繁华,造就了狮城人热情、豪侠的性格。沧州的端午风俗自然便有了些豪侠之气。
不同于南方赛龙舟,比赛开始前,人们将整坛的雄黄酒作为诱饵,搅拌着雄黄的沧酒,被密封在坛中,然后奋力掷入运河。这一坛坛美酒,瞬间成为了“水兽”们争夺的目标。
那场面,想想就有趣就让人激动不已。
仿佛时光倒流,往昔的喧嚣与繁华在眼前重现,让人不禁心驰神往。遥想昔日盛况,让人不由激动又自豪又期待。
听说,今天已经完成点晴仪式。届时,南川楼码头,连续三天,非遗民俗表演,北狮、舞落子、杂技表演均将亮相。
今年的这个端午节,狮城人可饱眼福了。届时一定去亲眼目睹一下这场龙舟盛宴。期待斗龙舟历史重现,水兽龙舟破浪而来,争抢雄黄酒,祈愿国泰民安。
文:婴宁
|
评分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