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51
- 主题
- 回帖
- 0
- 精华
- 积分
- 2598
- 金币
- 枚
- 草籽
- 颗
- 鲜花
- 朵
- 注册时间
- 2025-5-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25-6-27 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老早以前就读过《柔巴依集》中的部分诗选,但一直没读过全集(老家没有全集)。后来在万维读者网 bbs 跟帖时提到了海亚姆和他的《柔巴依集》。那次之所以提及海亚姆,是因为当时我在某博友的某篇博文中再一次读到了楼下这首曾经令我陶醉、而且自小就能背诵下来的小诗:
开花结果的树枝下,一卷诗抄, (A Book of Verses underneath the Bough)
一大杯葡萄美酒,加一个面包—— (A Jug of Wine, a Loaf of Bread—and Thou)
你也在我身旁,在荒野中歌唱—— (Beside me singing in the Wilderness—)
啊!荒野中,有这个天堂够美好! (Oh, Wilderness were Paradise enow)
这是《柔巴依集》中的第12首诗歌,黄杲炘所译,英文则是英国大诗人 Fitzgerald 当年从波斯文翻译而来的。这也是我当初最早读到的译文版本。那时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正值求知若渴的年纪。那时看这些东西应该是看不懂,但少年心性又迫使自己装出个爱不释手的模样。记得家里那本书并非真正的海亚姆《柔巴依集》全本,只是在其中顺便提及/附录了海亚姆的几首小诗,例如:
不知什么是根由,哪里是源头,
就像是流水,无奈地流进宇宙;
不知哪里是尽头,也不再勾留,
我象是风儿,无奈地吹过沙丘。
不知是不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后来又陆续看过一些《柔巴依集》中的诗歌,一直觉得,在《柔巴依集》的诸多翻译中,以黄杲炘先生的翻译最佳,尽管我一直没有看过《柔巴依集》全集。出于好奇,刚才在古狗《柔巴依集》全集时,找到了这个链接,里面有郭沫若老爷子早年翻译的《柔巴依集》全集,而且那里有一些内行人士的精彩评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天涯论坛的这个链接【注:因为天涯论坛关闭,这个链接现在当然失效了】。当然郭老翻译的诗集名不是柔巴依,而是《鲁拜集》。
这里为什么我又重新提起《柔巴依集》呢?这是因为,第一,我刚才古狗到了柔巴依集全版,颇为高兴;第二,孤陋寡闻的我以前只觉得海亚姆是位波斯诗人,现在才知道他也是位赫赫有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尤其是他老人家精通天文学,着实让我惊讶了一把;第三,每次读到柔巴依集那些脍炙人口的小诗,我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两位诗人:泰戈尔(特别是他的吉檀佳利,记得以前中学时代读“吉檀佳利”时竟然读得泪眼蒙蒙的),以及咱们大唐那位亦僧亦诗亦菩萨的隐士诗人:寒山子。泰戈尔全世界大名鼎鼎,这里且不说,我这里想借这个话题顺便聊聊寒山和他那些不朽的诗篇。
1859年英格兰出版了两本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书,其一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其二就是英国著名诗人费兹杰拉尔德(Fitzgerald)翻译出版了欧玛尔·海亚姆留下诗集《柔巴依集》(Rubaiyat)。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我这里将这两本书相提并论是不是太过于拔高了海亚姆。确实,就现在来看,达尔文的进化论影响是更为深远,尽管进化论现在仍然是毁誉参半。但在1859年,《柔巴依集》的出版同样带来了统同样的轰动效应:据说至今为止,全世界就发行量和再版次数而言,《柔巴依集》仅次于圣经,光是纽约一家图书馆收藏的柔巴依集,就有500多种不同的版本。1859年,卖价一便士的《柔巴依集》,1929年大萧条前夕,这些初版的古董图书卖价超过5000美元 (按照美国官方的通货膨胀率换算,1929 年1美元等于现在大约 20~25 美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维基百科关于海亚姆和柔巴依集的简介,特别是末尾有个链接:海亚姆关于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 。海亚姆的方法是通过用圆锥截面与圆相交,从而构造出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从而得到一个实数解。须知在当时,即使算上意大利,大家连负数(not 复数)的概念都没有,所以你可以想像海亚姆的工作是如何的出色。
作为闲侃,这里略说几句和海亚姆相关的一元三次方程历史。在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时代,大家实际上连一元一次方程都不会,因为那时没有“0”这个概念。当随后0被引入数学里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就很容易了。随后大家又弄明白了如何解一元四次方程,但还是不会解一元三次方程。终于在1545年意大利学者卡丹提出并发表了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后人称为“卡丹公式”。注意,海亚姆的生卒年代是1048年-1122年,对应于咱们的大宋。卡丹发表以其名字命名的公式时,那时已是明朝中后期了。当然,那时并没有复数这个概念,实数域上的一元三次方程只能保证至少有一个实数解,所以丹公式实际上只能找到一个实数解。随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a)卡丹公式的发现者并非卡丹,而是一位叫做塔塔利亚的意大利人。塔塔利亚其实是其绰号,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口吃结巴的意思,因为他在少年时代被入侵的法国士兵弄伤了舌头,从此落下了说话口吃的毛病。他算一位自学成才的“民科”,因为多次和人比赛解一元三次方程屡屡获胜而名声大震;
b)卡丹装可怜从塔塔利亚那里得到了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塔塔利亚开出的条件是,卡丹得保守秘密,不能公开;
c)数年后,卡丹违背自己的诺言,公开发表了这个结果。不过他倒也有诚实的一面,在文章后加了一段,说这主要归功于塔塔利亚;
d)塔塔利亚对卡丹违背自己的诺言非常气愤,两人交恶,互相谩骂诋毁。数年后,卡丹派杀手将塔塔利亚秘密杀害;
e)一元三次方程三个根最终由大数学家欧拉给出,因为这必须涉及到复数的概念;
f)在阿贝尔,加罗华等天才的研究下(特别是加罗华),人们最终认识到一元五次或者更高次的方程并没有一个普遍的求根公式,现代数学的一个主要分支“群论”因此而兴起。从固体物理中晶格分类,到计算机网络通讯,都少不了群论;而以李群为代表的连续群以及相关的规范场等概念,已经成了现代物理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和工具。阿贝尔,加罗华凭此就可以跻身于地球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之二)。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