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之舟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前几年的某一天,去参加一个心理活动,体验了一把“一念电转”。活动很简单,就是先让你一句话说出你的苦恼,然后心理师紧跟着有“灵魂三问”。譬如,有人说,我觉得这一辈子很丧,活了大半辈子了,一事无成。这时,心理师就一问:你说的这个苦恼是真的吗?那人很肯定地回答:当然是真的。咨询师二问:你回顾一下,自小到大,你就没有做过一件感到自豪有成就感的事吗?那人沉思一会儿答:当然有啊,小时候爬树四外邻村的同龄人没有快过我的,。。咨询师三问:你再回到你说的苦恼,是真的吗? “一念电转”这个心理技术,意在引导人们遇到苦恼、沮丧、厌烦、生气等情绪问题以及内心纠结时,要学着转移念头。转移念头的过程中,一方面先从负面情绪和心理的泥沼中出来,然后用积极正向的经历事件,转化对负面认知和情绪的执著。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放下的是执著,执念,强调的是心境转变解脱烦恼。一念放下,念过不留,事实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往往是一念放下,一念又起,念念相续。一念一念,刹那刹那,要想无念头,即使是那些开悟高德大僧,那些云里雾里证悟的禅师也做不到。南怀瑾先生在讲《圆觉经》里说,能够做到念念不生,万念空寂的是木头,没有了生命当然,就不起念头了。修行者的所谓放下念头,是不攀援念头,不随念境转,是用“止”,用“观”,看着念头发生,看着它熄灭,而心如如不动。 那么,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这个“放下”又是怎样起作用,从而万般自在的呢?说到底,起作用的是“时间”。现实中,当诱发情绪的事件发生时,大部分人不是在诸如愤怒、悲伤、委屈等的情绪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就是被诸如恐惧、失望、绝望等心理直接吞没。情绪失控,大脑也跟着失控,本心就更找不到了。由此,诸如“激情杀人”,没有预兆的自杀,就不难解释了。当然,这都是极端的意外。《红楼梦》中,怡红公子,被史湘云和林妹妹挤兑,心中闷闷不乐,写下一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第二天早上醒来看到黛玉续句“无立足境,方是干净。”一夜时间,他心中的不悦早已经烟消云散,看到黛玉的续句只是自愧不如黛玉参悟的究竟。《飘》(后来改编成电影《乱世佳人》)的结尾,主人公思佳在同一天,失去了支撑她维护她的朋友梅兰妮,看清念念不完的艾希礼原来是自己的执念,一向保护她,真心爱她的瑞德也离她而去。思佳没有深陷失去的泥潭中,而是直面荒芜做出冷处理,她对自己说“明天,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人的各种执念也会在时间的经纬中随风飘散。 “一念放下”具体到我们每个人,也是看见自我,接纳自我,允许自我,爱自己的方式。看见并允许自己有烦恼、脆弱、不堪,给自己放下或者重新拿起的时间,尊重自我有时候落入“泥潭”,有时候会飞向云端。同样,也尊重别人的喜怒哀乐,尊重别人的选择,别人的命运。 如此,一念放下,念念起,念念过,念过不留,万般自在。
查看全部评分
令狐冲
铿迭
心随花舞
燕十三
仟婳
网络小刀
若依
穆云寒
婴宁
一株断草
天空随风
念聪聪
使用道具
念聪聪 发表于 2025-7-8 18:30 都放下,大家皈依得了
念聪聪 发表于 2025-7-8 18:28 沙发一个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千山论坛 ( 冀ICP备2024055714号 )
GMT+8, 2025-9-18 20: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