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小刀
以前真没这个梗。立秋就是立秋,农民看天收庄稼,工人看表上班,学生盼着放假。哪像现在,一到立秋,互联网立刻变成了一张奶茶传销网:送一杯给恋人是爱情,不送就是凉薄。感情,就这样被绑在一杯塑料杯上进行道德审判。
从几何起,咱们抵制美西方的口号喊的越来越响,但身体却越来越诚实。泊来了西方情人节,美化了国产七夕节。现在连立秋这种日子也挂上了奶茶甜甜蜜蜜的坠子。没有西方国家大大小小的假期那么爽,却有牛马为生活打拼的理想主义。估计大多数人的朋友圈在立秋这天多少有那么几条甚至几十条秋天第一杯奶茶的文案。姑娘们借机考察男友:“今天立秋你不知道?朋友圈没看见?”愣头青男友愣住,他心里可能在想:我要忙着赚钱奋斗,怎么还有义务研究节气文化?姑娘一看对不上台本,甩个“算了”。这就是现代恋爱——不按流行剧本演,就是感情缺席。被一杯奶茶轻松打败。
一杯奶茶,从甜饮变成了道德试金石。爱不爱,女方的逻辑往往是你会不会主动提要不要喝?这是态度问题。男方更绝,会说“给你买杯奶茶我却吃着泡面”这种话题。过去恋爱里的计较是怕对方吃亏;现在的计较,是怕自己占少了便宜。其实啊,这种“秋天第一杯奶茶”的浪漫,是资本精心培养的消费陷阱。把感情折算成货币,把仪式感做成商品,——最终,商家数钱,情侣吵架。你以为这是表象?买不买,买啥牌子,廉价还是昂贵,打折还是原价?这都是替商家完成了一次广告传播。也无情地揭示了情人眼里的筹码。
所以我真心建议,这奶茶就别在立秋后国民性质般成文化了。直接倒锅里,加点辣椒八角,送去美西方。让他们体会一下,用一锅酸甜苦辣的神奇液体就能让一对的恋人翻脸,这才是文化输出的高级玩法。咱自己呢,把秋天还给秋天,把感情还给感情,别再奶茶成为爱情测验机,替你决定此生的爱与不爱。
2025年立秋后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