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74
- 主题
- 回帖
- 0
- 精华
- 积分
- 7553
- 金币
- 枚
- 草籽
- 颗
- 鲜花
- 朵
- 注册时间
- 2024-7-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花鸟鱼虫”中的鱼多指观赏性鱼类,比如金鱼、锦鲤等,由于是传统的雅玩项目,故而多属人工饲养和培育,这四类玩物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可以陶冶性情,寄抒心怀。对于饲养这些鱼类,我有过几次经历,最后无一例外全部惨淡收场,在这方面说不上有什么收获与心得,所以在这次同题活动中,不谈养鱼,只谈吃鱼。
自小喜欢吃鱼,一天三餐之中的午饭和晚饭是必然有鱼的,有时甚至连早餐也要有鱼,即便吃点咸菜,也要加些银鱼仔,饮食习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更改,渐渐到了无鱼不欢的境地。在家吃饭自不必说,晚餐至少有两种鱼,因为靠海,多数吃海鱼,外出用餐时点第一个菜必然是鱼,一种鱼是断然不够的,至少得有三种,一个鱼汤,一个鱼煲,再加一个煎鱼或焖鱼,一顿无鱼便不算用过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我们这地儿摆宴席时,一桌宴席可以没有鱼翅,没有龙虾,没有乳猪,但不能没有鱼,所谓无鱼不成宴,可见吃鱼已成为习惯,基本与每餐必吃粥饭一般。
我喜欢吃小海鱼类,比如泥猛鱼、沙钻鱼、小白鲳鱼、银米鱼等等。这些小型鱼类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真是百吃不厌。泥猛鱼多数用来做汤,二至三指大的最佳,再大的话肉纹就稍嫌粗了,水一煎开即把鱼加入,再加瘦肉薄片,以及芥菜或者葱叶,煮至鱼眼外凸即可停火上桌,鱼肉幼细滑嫩,鱼汤鲜美异常;沙钻鱼头尖有鳞,鱼身为圆柱状,淡黄色,多作盐水鱼煲,口味重的更可干煎。去肚留鳞,切段,用一小瓦煲烧开盐水,放鱼后加生姜辟腥即可,干煎时可整尾,煎得鱼身金黄皮肉完好,闻起来香气阵阵,袭人鼻端,吃时肉质白嫩,汁液充沛,滋味浓郁,这便是上乘厨艺;小白鲳鱼属于优质鱼类,味道自不必说,关健在于做法,日常所吃都是清蒸与干煎,由于体形较小,不宜作红烧以及水煎;银米鱼的肉质更为细腻,多作鱼汤,尤其适合小孩子食用,剔出鱼肉配米粥,最是营养不过。如果是我吃,多将鱼肉搅烂,加火煎出浓汤,只喝汤,不吃鱼肉。
惯常食用的体形较大的海鱼有马鲛鱼、金丝鱼、马鲔鱼、白海鲤等。这几种鱼的价格都比较贵,只白海鲤较为便宜,用它煮咸萝卜干是为一绝,下粥下饭下酒皆可。将鱼肉切成二指宽片状,先在锅中煎好,再放入一个沙煲中,腌制的萝卜干切成小段一起加入,倒进适量清水大火烧开,熄火后密盖焗十分钟即可,鱼肉的香味与咸萝卜的气味相互搏杀相互纠缠,然后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吃一口鱼肉,可以咂出咸萝卜的滋味,吃一片咸萝卜,又可尝到鱼肉的香气,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吃得个酣畅淋漓,颊齿留香。我最喜欢的海鱼要数石斑鱼,一是清蒸,一是刺身,最爱的部位是斑头,鱼肉可以不吃,但那一口斑头豆腐汤如果没喝到的话,非一整天不快活不可。一只斑头剁成四片,豆腐切小块,加香菜、瘦肉片,再扔些川芎、白芷、杞子、红枣等中药材,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炖,最后开盖只见汤液淡白,香菜杞子翻腾交织,红绿相衬,喝起来入口润滑,气味香浓。杞子补血,红枣暖胃,香菜有芳香散发之效,川芎白芷走头部,有提神醒脑之功,一碗热气腾腾的斑头汤下肚,整天精力充沛,神完气足。
人们吃鱼,喜欢加些配料,以增香味,以提鱼肉之鲜,这既是烹饪习惯使然,又被视为必须,但我的祖母却不一样,她吃鱼时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数十年来做鱼从不加任何配料,也不要任何人帮忙,自个儿独自完成整个做鱼过程。不管什么样的鱼,她都洗得干干净净,需要去肚肠的去肚肠,不需要去肚肠的也得去肚肠。她将鱼放入瓦煲之中,这瓦煲似跟她一样老,专为煮鱼之用,然后加些清水,只放姜片,不要其他诸如药材、蔬菜、肉类等佐料,煮好之后用粗盐调味,不要味精,也不要香油,数十年如一日,便是这般煮熟吃好。虽味道清淡,缺乏油腥 ,但她身轻体健,精神烁烁,我问她为何这样吃鱼,这样不是没味道么?她说:“孙儿啊,这样做鱼才是真正的吃法,那些配料放下去会影响鱼的气味,咱们吃鱼就吃鱼的味道,放其他东西下去味道就变了,就不是鱼的原味了,这吃鱼就跟做人一样,鱼要保持原味,人生在世也要保持本真,保持本心,不要搞那么多花花俏俏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人味。”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