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51
- 主题
- 回帖
- 0
- 精华
- 积分
- 2606
- 金币
- 枚
- 草籽
- 颗
- 鲜花
- 朵
- 注册时间
- 2025-5-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25-7-30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这可以从地球的黄赤交角的改变作出些定性的说明。这个解释没有在我上面列举的 wiki 词条里出现,我有些不解,因为这是个比较明显的因素。适才不死心狗了狗黄赤交角的改变对地球变冷变暖的影响,好像是难以明着找到,所以我这里罗嗦几句,试图就上述“诘难”给个大体上的解释。
众所周知,咱们这个地球之所以有春夏秋冬四季,根源在于赤道面 (自转平面) 和黄道面 (公转平面) 是不一致的,它们之间有个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这个夹角大约是 23°26'。现在太阳还在北半球上空,不久以后就是秋分,秋分那天太阳就会在赤道正上空傻呆着,不南不北,不偏不倚。
为啥上面咱们说“目前这个夹角大约是 23°26'” 或者 23.44° 呢?这是因为受地球的章动 (Nutation) 等影响,黄赤交角是变化的,在 22.1°至 24.5°之间变化,周期是41,000年,目前正在减少。我们可以很粗地用线性估值来看黄赤交角什么时候会变得最小 ( 22.1°),随后开始变大:
T = 20,500 * (23.44 - 22.1)/(24.5 - 22.1) = 11,446
也就是说,以后大约一万一千多年中黄赤交角都会逐渐变小,直到达到最小值 22.1°。一万一千多年对地球而言,不过是弹指瞬间,但对于人类文明史而言,已经算很长了。谁能想像地球一万年后会被我们折腾成什么样子么?
黄赤交角正在减少意味着啥?很明显,它直接带来两个后果:
1) 太阳辐射向赤道集中,所以赤道和低纬度地区会更热,南北两极和高纬度地区会更冷;
1a)地球因为冷热更加不均衡,所以会有更大的概率出现极端气候;
2) 地球的平均温度将降低。
1) 几乎是不言而喻的,无须解释,2) 稍微难理解点。通常,地球的大气层类似个灰体,地表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的辐射,大气的热量则主要来自于地面。考虑极端情形,如果黄赤交角是零,太阳永远照在赤道上空,这时赤道附近地表的辐射最强,地球将损失最多的热量;但若黄赤交角很大,例如 90 度 (例如像金星或者天王星),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就会比较均衡,而更均衡意味着地表总辐射减少。
假设将黄赤交角的改变 (不是黄赤交角本身的大小) 记为 a 这样个小量,那么地球上某点的温度改变有可能是 O(a) 或者 O(a^2),等,而地球整体上的平均温度的改变,应该是 a 的更小一阶的量,例如 O(a^2) 或者 O(a^3),等 ---- 当然这只是无关宏旨的估测,即使错了也无伤大雅。当然,这方面若能得到气象专家的评论,即使是数理级别的那种很粗略的估算,也无疑是很不错的。
所以,大家看到了么,黄赤交角的减少恰好表明了:1) 地球整体温度应该下降;2) 赤道和低纬度地区会更热,南北两极和高纬度地区会更冷。
比较幸运的是,我们的工业革命恰好发生在黄赤交角变小这个时期,所以因它导致的地球整体温度应该下降,部分抵消了二氧化碳等带来的温室效应,使得我们能多喘一口气。如果不幸我们的工业化发生在黄赤交角增加这个时期,那么黄赤交角增加会造成地球的平均温度升高,所以我们会觉得这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