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2|回复: 50

[同题] 何必问归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6 16: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婴宁 于 2025-8-6 17:31 编辑



何必问归宿

不系之舟





昨日与灵狐谈茶,不觉就说到茶道,由茶道又谈论到了禅茶。提到“禅茶”仿佛是一道光,照射进了记忆的大门,那年禅修的经历,那位方丈禅师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在那个雨后下午,当我踏上正觉寺大门前,那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的台阶时,当我一步一步踏过一百零八级台阶走进庄严肃穆的佛门时,我心中一些固化成冰的东西,在悄悄地松动,融化。

我们的禅修班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也不乏各行各业精英,创业老板。招募的义工大多是年轻人,大学生,高中生都有。传授我们佛法知识和修行法门的也大多很年轻。

其中有一个师父大约是二十七岁,是博士毕业。在大讲堂里唱诵佛经时,很多时候是这位年轻的师父带领,他声音洪亮且悦耳,丝毫不逊色于唱美声的歌手。给我们授课的还有一位年长的师父,那就是正觉寺的方丈仁炟法师。

仁炟法师,身材高大,眼睛深邃而平和。那时他已经七十六岁高龄了,给我们上课讲话时,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他没有用扩音设备,宽大的大讲堂里,每个学员和信徒都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所讲的内容。

禅修的那几天 无论是早晨四点多的早课,做法事,披星戴月在大雄宝殿门前的广场行禅,吃斋宽大的餐厅里,还是晚课打坐的大讲堂里,都能看到仁炟长老亲力亲为的身影。 由此,我们也逐渐了解到仁炟长老较为传奇的故事,以及他筹建正觉寺的坎坷经历。

正觉寺 始建于东晋,是梁武帝国师宝志公和尚(观音菩萨)的道场,后来,历史的诸多原因,这座千年古刹被毁。 仁炟长老来到这个地方,面对古刹断壁残垣 ,破墙屋瓦,发下大愿,重建正觉寺。

为筹集善款 并得到佛菩萨保佑护持,仁炟长老于2005年2月21日(普贤菩萨圣诞日)带领几名弟子从正觉寺观音殿起拜,三步一扣,踏上去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的朝圣之路。 从博山正觉寺遗址到五台山,路途遥远。仁炟长老那时已是64岁。他和他的追随者定下清规戒律,徒步三步一扣,不少走一步,不少磕一个头。饿了,沿途化缘,困了,自搭帐篷或沿街,或野地休息。有时候遇上高温天气,仁炟长老匍匐在地面,地面热气把眼睛烤的睁不开,连续几天,牙疼,肠胃都出现了问题,然略做休息,调整,继续三步一扣前行。

护膝磨烂了,有时候得不到及时的更换,膝盖也磨出了血。。。。然任何困难都挡不住这位长老千里叩拜,重建佛庭的决心和信念。就这样,仁炟长老徒步近六个月,三步一扣行进三千里路,终于到达五台山。

在2011年,仁炟长老又徒步朝圣九华山(地藏菩萨的道场),行程更远,时间更长,完成了他朝圣筹集善款的大愿。从此,他的腿也烙下了病根,走路有点跛脚,行走缓慢。

善款募集来了,仁炟长老又带领弟子以及安上村的村民,开始修建寺院,历经十四年的千辛万苦,一座集现代化设施与佛学精神的宝刹终于建成。大讲堂里,盘膝端坐的长老,说起那段艰苦卓绝的经历,云淡风轻,而作为学员的我们却是看到了莲花座上,佛光普照众生万物的那颗圆明妙觉的菩提心,慈悲心!

仁炟长老不仅亲自传授学员佛法,还邀请了儒释道等各方面的大师来给我们讲课。其他的大师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美术大家梅墨生先生给我们讲的是美学。他其貌不扬的外表与广博的学识以及对绘画艺术美学独到的见解,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叹服,折服,所以记得他。

仁炟长老根据典籍上的记载,还独创了禅茶十二道工序,并为每一道工序命名,题诗。仁炟长老说,茶道文化起源于我们中国,因各自原因茶道在大陆式微。他要把把老祖宗的宝贝找回来,禅茶一味必须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焕发出亘古不变活力和生机。长老亲自带领他的僧团去日本,韩国等国家,把地地道道中国的禅茶精神传播出去。

临近告别正觉寺的前夜。仁炟长老在大讲堂里带我们修习耳根圆通禅。禅音响起起,大殿里寂静无声。时而远处传来流水潺潺,鹿鸣呦呦;时而,松涛阵阵,龙吟凤哕,时而,荷风竹雨,鱼跃池塘。我们制心一处,以欢喜之心,任凭自然界的生命流穿过身心,来去无迹。

当大厅里的灯火再次布满,我们心内心外一片澄明,透亮。

我望着讲坛上着一身土黄色僧衣的方丈师父,静静地盘膝而坐。想,老禅师一生秉承道信大师“农禅并举”的主张,凡事亲力亲为,不辞劳苦,他的归宿是极乐世界吗?极乐世界又在哪里? 


 大讲堂里依然静悄悄的, 心中有个声音答:何必问归宿?极乐世界从来就不在他处,而是在每个人的心里。安住当下,每个当下既是极乐世界,也是归宿。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8-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婴宁 交作业啦 同时也感谢你灵狐,让我把这一段经历从时间的废墟里捡拾出来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8-6 16: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系之舟 发表于 2025-8-6 16:27
@婴宁 交作业啦 同时也感谢你灵狐,让我把这一段经历从时间的废墟里捡拾出来 ...

这么多字,大夏天的,辛苦辛苦。先送花,我在外面呢,待回家再好好品读。

客气了不,那段体验在你心里,已属于你。只不过留下文字缺少一个契机罢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8-6 16: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雪若 发表于 2025-8-6 16:44
这么多字,大夏天的,辛苦辛苦。先送花,我在外面呢,待回家再好好品读。

客气了不,那段体验在你心里, ...

这话我爱听,大热天也没白在废墟里打捞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8-6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系之舟 发表于 2025-8-6 16:47
这话我爱听,大热天也没白在废墟里打捞

先套个代码,字不少,有点拥挤。

那些心灵体验,不能自己独享,要写出来分享。尤其是一些珍贵的人生体验,别人虽未曾经历,但分享时,也能有些收获的。

把感悟分享给他人,无形了做到了传承,也是一种功德哈。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8-6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参加禅休课体验,这本身就是非常荣幸的事。更有大德们给授课,那份收益,简直就是人生至宝了。

仁炟长老身体力行,这份毅力让人肃然起敬,对理想唯有坚守和追求,才能如梅花终能在苦寒中绽放出芬芳。一位主持能如此,想信也能感染到身边每一位修行之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邀请其他教门为普众授课,并没有妄自尊大,而是让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一并传承发扬。这份胸襟和格局,真让人钦敬叹服。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8-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之人,选择了修行之路,找到 指引人生方向的明灯,其实归宿已经明了。所做的,唯有一路践行。

禅休就是一场灵魂的洗礼,不管找没找到自己的归宿,相信听讲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8-6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禅茶一味,这首曲子也是我喜欢滴~~~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8-6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腻的笔触,将个人体验、人物故事与禅理哲思结合,
既展现了正觉寺的修行氛围,更凸显了仁炟法师的精神力量,
最终落脚于 “内心觉醒” 的禅修本质上。舟舟的文字看了受益匪浅哦~~~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8-6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我曾写过几首关于参禅悟道的诗歌。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千山论坛 ( 冀ICP备2024055714号 )

GMT+8, 2025-9-21 03: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