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85
- 主题
- 回帖
- 0
- 精华
- 积分
- 814
- 金币
- 枚
- 草籽
- 颗
- 鲜花
- 朵
- 注册时间
- 2024-8-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小院记
——允执
余每掩卷遐思,一方小院之景便浮于心际。
若得此院,不必广袤,然须生机盎然;不求华美,而必韵致悠长。院中当植常青之木,或松或柏,枝干虬劲,绿叶葳蕤,经岁不凋,四时皆青。春则吐嫩芽,夏则投浓荫,秋犹持苍翠,冬含藏之态。
树下设石案,若待知己,共品香茗,共话桑麻。院中或植数丛秋菊,深秋傲霜而放,正如元稹所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或栽海棠数株,苏轼曾“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余则愿于院中自在舒卷。
若处此院,则晨起倚树默读;午后凭案小憩或啜清茗一盏;薄暮可赏落日,聆听归鸟啼啭。雨时尤妙,坐轩窗下,听淅沥雨声。
小院予余者,非惟容身之所,亦乃精神栖居。暂避尘嚣,于此或观心自省,或独处自然。
既为精神栖居,则心田亦可辟此院否?陶渊明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心远”之境,便是纷扰世中拓出之心院。其虽在人境,而可随时憩灵。当尘世奔波致劳,琐务缠身致困,便可退守此心院。钱钟书先生尝以学问为“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此“荒江野老屋”,亦何异于心院?
无论现实可否得院,心田俱可筑此境。院中有常青之树,应时之花,更有落日归鸟。
于此,身心得以安顿,性灵得以滋养,而后以更丰盈之态,前行。
2025-9-13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