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58|回复: 28

[散文] 【醉言醉语】登上玉皇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7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8a35ca5cee6fbb5c50b5c7cd359ac98_193048793_1581827319307_mthumb.jpg
登上玉皇顶
文/醉客老唐


踏上“天阶”的瞬间,我已一头扎进专属于泰山的玄幻天空。

时光倒流,2500多年前,同样绿瘦红残的某日,一位面色凝重的贤人正驻足红石崖下,遥观闲云无心,深望薄雾拂林,置身于苍松老绿间,顺着曲曲弯弯的荒径举步登高。

他应该带着满腔的疑惑而来,疑惑强悍的盘古何以蹊跷地倒下?那威武的身躯一定碎裂成冷寂的岩石还有孤独的魂灵;他应该带着质朴的思考而来,思考为什么远古72位首领都要来此设坛封禅?祭祀天地的理由或许泰于山或许高于天;他还应该带着莫多的不解而来,不解周室因何衰微而礼崩乐坏?泰山老奶奶的值守便从那不解开始必因时而异因人而迁变。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当他以“问道”之心探询济世良方扶摇直上之时,智者和仁者的光晕已经不由分说地罩住他羸弱的身形,他仍然笃定决心攀上泰山之巅去遥望思想的远方。但他不知道的是这蹒跚的一步正聚核出一颗历史的恒星,泰山成了他的代言人,他成了泰山的牌位。他更不知道2000多年后,当一群“死忠”的信徒在此地立下“孔子登临处”的巨大石坊后,更直接彻底地把他刺青到泰山的皮肤上。

穿柏洞森森,越壶天阁凛凛,翻上回马岭,我也闪转腾挪在宽宽窄窄的石阶上,大汗淋漓犹不舍无限贴近的窥探。

一次又一次之字形的曲折,他一定倍感举步维艰,每换一口气拭汗的空闲,3000万年里形成的沧桑褶皱便堆上心头,步步登高的忧患潜意识汇聚成《春秋》大事。于是,那些巨石、密林、荒草、野花都在尘埃里鲜活,撞进瞳仁,爬上头顶,吻住芒鞋,缀满长衫,诱引着他忽而高吟风雅,忽而浅唱颂歌,慎思《诗经》的山川实重、风月虚华、人性乖张,篇篇章章本不具使命传承,却催生一代又一代人的深度辨析。

十八盘的云梯,立陡得狰狞胆颤,让人紧张得不敢回头,只能咬着牙去搏命那一线云天。就在心浮气短将要失力放弃之时,南天门恰当的豁然兀立。券石起拱的石门顶起巍峨庄严的摩空阁,人和神就在这道门下划分了彼此,能走过去的神仙和走不过去的凡人该有着怎样的差别?悲欢生死就是欲望回归现实的确切答案。

我清楚他来时尚没有这道界门,但当他抖落打着哆嗦的汗珠,趟风踏云,踅步瞻鲁台,以空朦的眼神看小天下的那一刻,此门即虚空为界,他已修成堪与泰山老奶奶比肩的正果,给其后那些追逐他的足迹络绎不绝而来的所谓饱学贤达之士,徒留下仰望的慨叹,还有慨叹之余的某些心理落差。

登上玉皇顶,有种神清气爽的开阔。极目苍穹,深邃的蓝猛烈地吞噬着太阳的光色,彰显汹涌的云潮起潮落,翻滚的浪涛拍碎泡沫的嬉戏,逼迫山与天的无限接近。脚下,若隐若现的群山匍匐,像顶礼膜拜的此起彼落,又像众星拱月般的听经诵讲。

玉皇殿至高无上地肃穆安坐,有神的貌相,更具主宰者的威仪。殿前,几块不算出众的顽石懒散地堂皇,“极顶石”三字已亮明身份,无疑这就是历朝历代的燔柴祭坛。石头的懒散只是表象,堂皇才是真正的内涵。可以想见,自秦始皇封禅以来,它们目睹过12位帝王的受命于天,见证了所有王朝的更迭变换,拥有如此的阅历,岂能不堂而皇之?即使真的不出众,也因为它们生于泰山,栖于玉皇顶,天意的偶然也注定出众的必然。

谒拜祭坛,他内心一定百感交集,泰山之高不过脚下,天空虽大犹在心中,人才是万世万物的焦点。但他一定难以想象,仅仅几百年后,他也会被抬上祭坛,竟和那几块石头媲美,从此在庙堂正襟危坐享受香火,无法不让人联想到“有求必应”的神仙。高规格的太牢祭祀场面,怎会不让人浮思苍龙出世的传说?传播教义育化众生的儒家宗主,岂能不让人满怀礼拜之畏?

若究其实,他很无奈。十五岁前与一般的孩童无异,从事着各种繁杂劳动(“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十七岁丧母,十九娶妻,二十岁才混到一个管仓库的小吏(委吏),二十九岁方有幸师从襄子学琴。如此平常的履历丝毫没看不到任何特别之处,即便放到当下的职场,恐怕也要比普通人还普通。虽然三十岁以后,开始努力治学,严谨作人,热衷“庙堂”之事,但所得到的除了不断被讥讽、疏远、排挤之外,就剩虔诚地周游列国十四载,饱经有家难回的饥寒交迫颠沛流离,还有比这更失败的人生嘛?

若论其理,他很无辜。当他生逢乱世,独辟蹊径作教书先生的时候,一部《论语》教育三千弟子唯有贤才七十二人,却成全了“万世师表”的教育家名头;当他满腹经纶,呕心沥血作政治推销商的时候,化儒以道没得到诸候们的足够重视,还差点被活埋进秦始皇挖下的土坑,岂知未斩尽的残根能长成后世绝对核心的显学;当他处处碰壁“丧家犬”般作回时光过客的时候,“罢黜百家”降下绝处逢生的甘霖,自此他不但还魂转世,头顶还冠上“先师尼父、先圣、文宣王、至圣先师”等等无以复加的高帽。

若怜其苦,他很无助。喧嚣的背景下,他的思考曲高和寡,没人能走进他的内心?空见高山流水但难觅知音。浮躁的涌动中,他的眼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个人的奔跑怎能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世风日下的沦陷,他的无能为力被狂沸的乱象嘲笑,难怪临死之时犹在哀唱:“泰山其颓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这应该也算他的宿命,不属于当代,却永生于后世。

当然,被追捧的圣人绝不是神,因为他没有变化莫测的本领,也不具威力无穷的统治力。他脱胎于凡人,只因炼就强大的心里,能耐住寂寞,坚定自己的信仰,以道德高尚养育浩然之气传播正能量才终成超凡脱俗的圣人。也正是这种性格才有机会担当现实和需要的双重选择,思想也就在这样的双重选择里决定了历史走向。虽然思想有时阴差阳错的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有时也会以某种高调的姿态蒙蔽不谙时事的人,但时间的淘洗不会走过场,是沙子就要沉底,是金子必定闪光。

历史从来没有无原则巧合,当少数的追捧潜化成普世的认同,这追捧流行到现在就不足为奇,被封禅五岳独尊的泰山如是,被抬上神坛的孔子亦如是。
有来由的贴近,无来由的揣测,作别空忽的玉皇顶,趟着凉凉的风原路返回,刚刚见过的那些冷硬石阶变得亲切,那些雾瘴的山峦变得清新,而且那些从李斯以降的惹眼石刻忽然失掉了附庸风雅的内涵而变得涂鸦一样怪诞。他也开始在我心中落下云端的神坛,进而摇身一变成了悬壶济世的“郎中”,只不过他以“望、闻、问、切”之法诊脉历史的病症,然后根据“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病理,开出一付“三纲五常”的组方。

呵呵,泰山!唉,孔子!


图片取自网络,谢谢作者!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3-7-17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好文章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3-7-17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唐,我来了,有茶喝没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3-7-1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坐稳,开始看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3-7-17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天阶”的瞬间,我头马上晕
这个恐高即便只是图片也有那么一丝晕
老唐笔下识泰山,赏孔子
文采飞扬的老唐下午好呀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3-7-17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皇顶傲视群雄,亭立峰巅,极目四望,确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玉皇顶为泰山绝顶,同事那次说去泰山玉皇顶看日出,看过拍的照片,真的很美。
又见老唐好文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3-7-17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登东山小鲁,登泰山小天下。老唐登临泰山,便有这篇锦绣华章,厉害。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3-7-1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不是写泰山,是写孔子。别出机杼,端的好文。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3-7-17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两处略有参商,提出以供参详,不揣冒昧: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是从三十岁才开始努力治学吧。
2.我认同杨伯峻先生意见,孔子与《春秋》毫无关系,若一定说有,大概只是以此为教材教授过学生。既未著述,也未增删。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7-18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光临,箩里那只耳朵。从细微处听得红尘的声音。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千山论坛 ( 冀ICP备2024055714号 )

GMT+8, 2025-9-21 04: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