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74
- 主题
- 回帖
- 0
- 精华
- 积分
- 7552
- 金币
- 枚
- 草籽
- 颗
- 鲜花
- 朵
- 注册时间
- 2024-7-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中写芦苇初生,鲜明茂盛,秋水伊人,白露凝霜,展现了一幅优美淡雅的水墨画。后人多将此诗当作一首情诗来读,将“伊人”定格为一位在水中的少女,或者情人、恋人,使整首诗充满朦胧浪漫的色彩和缠绵绯恻的情愫。
但凡美好的事物,总是使人心生向往;但凡心爱之人,总是使人魂牵梦绕。诗中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对潜在的追寻者来说,“水”成为了巨大的障碍,甚如高山深堑,不可逾越。伊人在水的另一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而漫长,顺流而下去寻她,她却仿佛在水中央;伊人在河水的对岸,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寻她,却发现她在水中滩;伊人在水的那一头,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流而下去寻她,却发现她在水中洲。如此三种方式寻觅,伊人却总是在不同的位置,终不可寻到,这种结局似乎很失落,也很悲情。然而,正是如此才能引起人们的共情与共振。
世间种种追求,多数会遇到层层障碍,不会轻易实现。对于爱情,在越过重重艰难险阻,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不可追,面对这样的结果,怎不令人灰心丧志摧肝挫肠,但诗歌所包涵与喻示的仅仅如此吗?并不是,更不是终点。
前人诗歌,意涵丰富,所指者多。诗中所写之事无从考究,而“伊人”亦无具体认定,经过后人不断研读,认为“伊人”的定义应有所延伸而不单指女性,可以是能人、贤人、圣人,甚至也可以是人生抱负、理想、目标等等,“爱情诗”只是其中一说,并不能代表全部内涵。
人生在世,谁心中没有可想可爱之人?谁心中没有未竞难竞之事?可想可爱之人,未竞难竞之事,都可成为心中的“伊人”。
姜子牙垂钓渭水,日复一日,直钓悬空,不钓虾米不钓鱼,只钓周文王,周文王便是姜子牙心中的“伊人”。
刘备戎马半生颠沛流离,为光复汉室,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虽万死而不退,光复汉室便是他心中的“伊人”。
百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满目疮痍,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舍身取义,只为推翻旧社会,建立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为此赴汤蹈火奋战不休,新中国便是他们心中的“伊人”。
“宛在水中沚”似乎已经结束,但诗歌从另一面提示我们,当我们面对心中的“伊人”,遭逢诗中的际遇,堕入可望而不可即,可想而不可及的情形时,不要只有失望与悲观,而应不忘初心百折不回,虽三次“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而未竞,但可一千次一万次溯洄与溯游,直到功成。
诗歌通过这一事件,向世人阐明了正确的人生观点,表达了正向、积极的人生姿态,而这恰恰是坚强不屈锐意进取的华厦精神!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