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小刀
曾经和朋友聊起“白月光”的字面意义,她没说话,我就说我从百度那里知道了:“白月光就是那个向往却得不到的人或事嘛。”一边笑笑,“你看说得多轻巧,多少人半生活在那团月光里,走不出去。”
但人总有些莫名其妙的执念,你不跟人说,人也看不出来,你和自己的朋友调笑,但真正的心事心里拧着,像是一根卡在喉咙里的鱼刺,不致命,但咽不下。这些年换了几次工作,从国企到外企,还有后来的民营企业,现在来到一个看似轻松却无趣的政府后勤部门。每一次变动都像是在抽离一段旧关系,朋友说我是性情中人,亲戚却说我不够稳重。但我明白,我不过是想逃离某种困住自己的感觉——哪怕换来的只是片刻喘息。想着那个周末,曾经温柔文雅、说话总带着三分笑意的嫂子,现如今却在电话的另一头,语气不咸不淡,声音冷漠的像陌生人。她是高管,是带我入职的。我是普通员工,我们隔着的不只是工位,还有身份、体面和她居高临下的那点优越感。她说话越来越像开会洗脑,一句一个“你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我所有的心事无从诉说更不能发泄,只因作为hr的她处处在话术里设置陷阱,每一次开口就是她降维打击的入口。渐渐地我沉默了。像被人轻轻地踩在脚下,不疼,但有点冷。是的,一切都变了,曾经的亲情关系,现在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工作关系。听着赵传的歌词“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嘴角咀嚼起苦涩。
有没有发现,有时我们老想着换环境,换工作,换圈子,却很少认真想过换一个自己。说到底,换来换去,不过是把旧问题装进新行李,再背上路。如果现在的生活已经不是曾经想象的样子,到底是生活变了,还是道路早就走偏了?
朋友圈里有一位孩子高中同学家长,河南人。现在是一家养老院的领导。平日里发的朋友圈,不是各类奖状,就是锦旗或荣誉证书。而提到她儿子,更是眼神发了光。她儿子今年考上了名牌大学硕士,于是朋友圈里的鸡汤文一茬胜过一茬。累计起来的自我评价可以生成一段心酸又励志的履历,看了不得不让人动情。要是过去,骨子里高傲的我是嗤之以鼻的,但现在知道,人到了一定年龄,别人眼里的虚荣、小小的成就感,是从日复一日的饭汤尿屎、长夜难眠的敬老院生活里熬出来的一束光。太多的人容易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尤其是在一个讲究人设、标签、成功学的社会里。三十岁没房没车,就有人说你失败;四十岁不升职不跳槽,就有人说你躺平不思进取。可没人问累不累,快不快乐。
这时候,一念放下不再是某种高深的顿悟,而是一种朴素的自救。知道快撑不下去了,即使再咬牙,也换不来曾经的光。于是干脆把牙一松,把心也松一松,告诉自己:“行了,就这样吧。”不是认输,是放过自己。
有老同事问我,现在后悔吗?我说,有些后悔。但我也知道,人生没有躺赢全对的选项。有的路,不是走错了,是执拗的性格必然会去闯,闯了才知道是不是错的。放下的,不是梦想,是幻想;舍弃的,不是坚持,是执念。到了某个年纪必定会明白,自在从来不是被赋予的,而是在无数个深夜里熬出来的清醒。 202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