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娃去看了《南京照相馆》,影院空调冷气像南京十二月的冷风,银幕是苏柳昌那吉祥照相馆暗房洗照片的特写。不知是自身的体质太差,还是影片内容的带入,一直寒战哆嗦不止,手臂频泛鸡皮疙瘩,此时吉祥照相馆的招牌“吉祥”二字成了最残酷的隐喻。
苏柳昌本是一名邮递员,在一场枪风弹雨中,邮包里滑落的相册救了他,被误以为是相馆工作人员,日本人留他完成洗相片任务,勉强苟活下来。在相馆又结识了藏身于地窖里相馆老板老金一家四口。老金夫妇一儿一女,女儿10来岁样子,儿子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孩。
王广海是日本人翻译官,是个半睡半醒的投机者,在“班长”对抗日寇生死关头,他竟然可以无动于衷,但后又想想,他若反抗帮班长,亦马上成为亡魂。他虽为日军翻译官,却也在利用自己的翻译技能尽可能救人,也许有人说他贪生怕死,我却觉得他的逻辑,在那乱世中也合常理:活着才有希望,暂且的妥协换来生存。
林毓秀学戏出身,为日军唱戏曲,性质上她与王广海性质相似,王广海已拿三张通行证,本可一家三口安全离去,为解救林毓秀一直周旋多求一份通行证与之扮情人关系,可在眼看林毓秀被日寇亵渎时,明显看出王广海的情感羁绊,最终因此丧命。
故事围着吉祥照相馆7人而展开,七个人七个信念,他们把日军的罪行胶片缝于衣角,并约定只要一人活着出去,定把罪行公之于众。他们藏于幽暗的地窖内,在面临残酷的生存关头却都能为素不相识的他人让出生命通行证。七人中,最后只有林毓秀带着老金不足一岁的儿子活着出去,并把日寇罪行向国际公布。军国主义不认账的行径在16条罪证下,让南京大屠杀添得更惨痛的底色。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每个字,都让人亢奋起敬,当暴行成为日常,记录亦是反抗。归途时,我与孩子讲道:我们所处的太平盛世,正是80年前先辈们以命相搏得来,回望时我俩四目相对,只见孩子沉默不语,眼中有泪...